《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4-10-09 09:11:1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这部哲学书让人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学着成为一位思想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却神秘莫测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想过吗?这本书常让我读到一半便问题重重,不得不再仔细地回头。却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读一部侦探小说,脑海中不断映出“为什么?”。

百科全书上写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

很多人说人死后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

没有书籍能够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学家说人死后会透过某种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认为人死后会住在一颗星星上,会活在一朵云彩中,当我们敲开每朵云,可以拜访这朵云的主人吗?这样带有好奇的思考还叫哲学吗?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哲学的种种问题被每一种文化关心着,历史上,有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提出过不同的答案。哲学家如同魔法师,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产生的念头给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乔斯坦·贾德说:“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婴儿,刚刚落于这个世界,对于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们闪亮的瞳孔正向世界传递着“为什么”,可惜的是婴儿不会写,不会说,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只需提出问题就好,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好奇心。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时,似乎对世界开始习惯,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这是我们缺乏了婴儿时代的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学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视角。

当你在钢筋混凝土中来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来回奔波,是否要静下来,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学问题,不再认为世界的理所当然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假期读完的第三本书——《苏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抱着一种很期待的期望。

书中主要讲述着哲学。尽管我对哲学还一无所知,但却有着十足的兴趣。开头伴随着两个令苏菲(还有我)深思而费解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后来,苏菲与她的哲学教师见面了。

书中介绍了很多和哲学有关的知识,也正是艾伯特与苏菲长久的谈话内容。但是后来却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明白)。

后来发生着很多离奇却有关联的事,苏菲经常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给她寄来的明信片。寄信的人知道苏菲,他可以进入别人的电脑,将字写在没有剥开的香蕉里,甚至让一只狗开口说话……

读到书的后一半部分时,主人公改变了。叙事的角度不再是苏菲,而正是苏菲一直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龄女孩席德。苏菲与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但席德却知道一切。苏菲的生活全部出现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上。这是一本书,爸爸从书中教会他的女儿哲学。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觉得苏菲与艾伯特真实的存在。爸爸送席德的书写上了句号。

苏菲与席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最后,苏菲与艾伯特来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这样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们,从而《苏菲的世界》就这样结束了。这个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他们碰不得、拿不起任何东西。别人的车可以轻易从他们身上压过去,没有人能看得见他们。苏菲找到席德,那时席德感觉周围有一阵风。而苏菲身上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潜能——席德看见一条小船自己松了绳,漂到了河中央……

我爱极了这本书,这是我进入的与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苏菲的世界》你看过吗?这是一本哲学史书。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名著。它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

起初,我认为这种书是无聊书。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概述,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比她想的更怪异,更离奇了。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学教授傅佩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不是万灵丹,但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德,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是的,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这本书使我们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所以我建议大家来看《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

是否以往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我只明白,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思考过。可能不只是我,几乎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仅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这本《苏菲的世界》,带着主人公苏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时,引领读者进入了哲学殿堂。让我学会用自我的方式去理解:哲学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学就是认识自我,不一样的自我。

合上这本书,回忆起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 ……此处隐藏4799个字……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读了《苏菲的世界》第一章,今天我们讨论了第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明白为什么而活?

我认为,只要知道了自己想要干什么,就不会感到空虚迷茫。其他人也各执己见,老师并没有否认我们的想法,而是给我们分享了她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身、心、灵得到成长,开始变得成熟和自由,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老师说,身体指的是健康,包括身体的完整性和种族延续。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坏;天地之道,造端于夫妇。这都说明了身体的成长和成熟包括了身体的健康完整性和种族延续。

心呢,则是代表着精神成长。精神的成长的标志是人格伟岸,情感健康,思维正常,认知无误。

灵性如果一直得不到成长会痛苦。这里的痛苦指的是莫名的空虚无聊,没有价值感,就像感觉自己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不知去向何方。

这样的人就得了一种病,名叫“终极关怀缺失症”,会不断的有空虚,无聊,没有价值感的体验。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没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在该成熟的年龄中,有不成熟的表现。像是网络上的那种熊孩子给人捣乱还不服管教,他们的父母还向着他们;也有那种大爷大妈在篮球场里跳舞,音乐的声音放得特别大,吵到别人,他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我行我素,给人捣乱。这些都是精神没有得到成长的人。

经过那些实例的引导,我总算是明白了,没有身心灵得到成长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况,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虽不能像孔子那样,把“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做到极致,但也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靠”。

我感觉老师说的十分有道理,老师让我们静想一会儿,她在电脑屏幕上敲出来了五个问题。她问我们,你对罗老师的解读的理解有没有补充或者有没有疑惑?我觉得老师今天教给我们的内容非常深奥,虽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但是我们依旧需要去想明白,去“听懂”她的话。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责任。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作者带领读者跟随一个可爱聪颖的小女孩从远古罗马畅游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那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题目以及这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详细的收录书中,生动自然的将整部世界哲学史演义出来。内容广泛却不紊乱,作者细心的将书中内容分成多章节,每节都有题目点出章节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节都阐述蕴含了它的真理,诠释了看似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这样的分节让读者读来轻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