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时间:2024-08-16 10:30:04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观看《唐山大地震》泪水几乎没有间断地浸泡双眼,以至于走出影院时我的双眼红肿干涩,只能佩戴太阳眼镜遮挡。而影片引发内心的波涛,汹涌澎湃,却无法阻挡。我很冲动地想写点什么,谨此表达对坚守家园的人们由衷地敬仰!

元妮是整部影片的主线,贯穿整部影片,她对亲人的哀思和守候作为情节的轴心,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作为一个深爱丈夫的妻子和一个视子如命的母亲,大灾难后三十多年的艰苦岁月中,她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底层生活中用不倦不悔的爱去坚守一个破碎的家庭,用一颗“已经碎成渣儿”的心去对抗生活,对爱情顽强执着,对亲情倾心维护,对磨难举重若轻。她也有作为学生家长被老师训斥的狼狈,也经历过下岗失业,无处安身的恐慌,还有温情男人相约人生的美意,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她内心的坚持。她还是朝朝暮暮地守候在老房子里,还是年复一年的焚纸告灵,她疲惫淡定的眼神在无数个瞬间摧垮我的情感堤坝。

这部影片我一口气看了三遍,每次看到元妮被丈夫一把甩在身后,看着丈夫葬身于坍塌的大楼中,凄惨的呼喊丈夫的名字时,每次看到她望着远去的长途汽车上残疾的儿子对她挥手,而她几乎要趔趄瘫倒时,每次看到她与失散的女儿相见,双膝跪地时,我都会被她精湛的表演感动落泪。这部影片感人之处太多了,元妮的爱朴素平凡,但我却感到惊天动地!爱要多么深厚纯正才能经得起岁月的侵蚀;爱人要如何相知,才能穿越冥灵,成为最强势的支撑!无情的岁月一点一滴把她镌刻成了一座神女峰!我喜欢这样的手法,爱情在亲情的演绎中升华,亲情在爱情的辉映下唯美。我觉得这个人物塑造的很好,形象很饱满,有深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比于母亲的形象,我觉得一对儿女就显得有点单薄了。剧情对他们结局的安排都不错,一个是大老板,一个远嫁美洲,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生活。也许导演正是想借此来表达灾后人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主题,但是剧情的设计让我有媚俗的疑心。首先,剧情对他们的安排超越了时代。一个弃学打工,一个未婚先孕,我觉得在80年代都不具有典型性。我更希望看到两兄妹在如母亲一般平凡的生活中,精神层面得到提升,能够更平和安详地去对待人事,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幸福的含义。我觉得这是灾后儿女最大的成功和财富,而不是金钱和享受。其次,对两个孩子性格的成长缺少细节。我相信磨难是一种财富,这份财富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但是我对此没有什么印象。女儿的表演有些生硬,让人厌烦。这两点降低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或许也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当然,在这种历史的题材中注入现代的因素,通过儿女的成长来展现时代的变化是个非常好的想法。比如把他们的相见安排在汶川地震中就非常巧妙。如果儿女们的生活更能贴近生活,我想影片或许会更加精彩。总之,在商业片大当其道的年代,能拍出这样的影片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影片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对于唐山没有多大印象,了解唐山是从前年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致使我们的同胞失去了七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举国上下轰动,我们都集体捐了款,汶川使得他们的家支离破碎,心灵也受到创伤,我们之前有位同学在当兵,受部队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救援,看到他们累的睡在地上的照片,令我们心疼,这位同学回来后,据说是抑郁了三个月,当然,除了国家的救援外,还有很多社会分子,和志愿者,义务的来帮助他们,为他们这种精神感动着,这些救援的人中,就有唐山的人,他们说: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去救人,因为经历过了,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冯小刚,是位名导,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如非诚勿扰,英雄等,前几个月看报低说,唐山大地震将会在七月上映,我每一天都在期待七月二十二日的到来,零震十二点,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首映。

首映是没赶上,二十三日晚六点半,我和我妈妈出发到金逸电影城,到是七点半,大厅里面人很多,场次安排的不少,选了八点半场,因为七点的已经开始了,九点多的也没好位置。随便瞎晃,终于抑到了八点三十。

八点三十分进场,场内满座!

这部影片在开始真没太多了解,只知道,冯导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八点三十五分,正式开始!

这部电影让我流了三次泪,一次是方达的奶奶要带走他,上车后又留下他的一个场景,一次是,方登带着孩子回家见陈道明的时候,另一次则是母女相见,相跪而佣的时候。没有什么没亲情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相互有联系重要,没有什么比拥有更加重要。

当然,也有有共识的场景,方达和方登吹风扇的时候那种感觉,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也有雷人的话语,陆一,让方登怀孕后竟然说;这只是一个失误,很容易纠正的,一个女人只要生了小孩子,那么他的青春已经结束了,我不想你作这么大的牺牲。

张静初是勇敢的,他敢于作单亲妈妈,勇于嫁一个自己爱的人,她最后说到,他都不要我了,找他作什么呢,是啊,爱情就是要放的开,无论对于错。

方达是一个进取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幸运的是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没了左手,幸运的是他的妈妈始终照顾着他,幸运的是他下海通过努力开起了公司,在汶川中救了更多的人

徐帆和大强的爱情也是另人感动的,爱的最大限度就是为她付出生命,大强做到了,难怪徐帆说:我愿意一辈子做她的媳妇,没什么另外一个人可以用生命来爱我。

亲情血浓于水,这话是千年不变的,是真理,就算有再大的结也会解的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突然很喜欢军人,喜欢他们的生活,喜欢他们穿着军装的飒爽英姿,可能是因为陈道明演的的太好,太有气质了吧。

大家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特别是过年!

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愿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家!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反映灾难的影片,整部片子都表现出“爱”的主题。父母对子女的爱,丈夫对妻子的爱,解放军对人民的爱,人们对生命的爱。

影片开始的场景就是漫天飞舞的蜻蜓,这预示着灾难的来临。顷刻之间,大地在震动,房屋倒塌,山河颠覆,人们在彷徨中嘶声力竭地呐喊……家园被摧毁,千万条生命被毁灭。这一切都令人震撼。在那一刻,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它在灾难面前不堪一击;在那一刻,我也看到了生命的坚强,它竟然不曾屈服;在那一刻,我还看到了亲情的伟大,爱情的无私;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奉献与责任,一个女人的坚强与勇敢。

由徐帆饰演的母亲在痛失丈夫之后,面对着“救姐姐还是救弟弟”的抉择,她痛苦、无助。这种痛苦,这种无助,不是谁都可以体会的。母亲的本能让她不愿放弃任何 ……此处隐藏10321个字……人却波涛澎湃了。

《唐山大地震》——一看片名给人的感觉又是一部政治题材的激励人们众志成城,坚毅不拔对抗苦难的励志电影,油然而生的叛逆抵触情绪也让我一开始就给电影评上了负分。不是说我对地震遇难同胞缺乏同情,也不是对抗震救灾不屑一顾冷眼旁观,而是认为用这种题材赚人眼泪博取资本,实为厌恶。电影的开场一如所想——震前毫无预计生活场景描写,震时耗资巨大的特效情景,然而就在这时,我心中那平静的湖水被一个“选择”激起了浪花(各位看官听好,我被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浪花”):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两个只能救一个,做为母亲如何选择?有着极强求生意志的姐姐,虽然被压在石板下面,却不停用石块敲击地面告诉别人她还活着,当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这时候她的手开始无力了。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被放弃的痛苦。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解读这母亲的选择的时候,两个人都已被带出了废墟,妈妈不是抱着被救出的儿子寻求救援,而是紧紧抱着被认为压死的女儿哭喊着:“对不起”!

剧情开始向着与我初衷所想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女儿并没有死,被好心人收养之后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她后来的30多年中,她没有再提地震及之前的任何事情,然而生活的各种小事不经意间透露了这场地震对她整个心灵及人生观的影响。亦如最后她所说的:“不是因为我忘记,而是因为我无法忘记。”

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当中,她以第三者的角度体会了一位母亲无奈痛苦的抉择之后,她理解了母亲,后来与母亲相认,毫无意外的猜到了剧情会是母亲向她跪地道歉,然而画面展现在眼前之后,我并没有因为对剧情的预估而使内心打上预防针,心潮的澎湃仍然像巨石沉湖般高涨起来。

整部电影让我感受到的不是对生命的顽强抗争,而是大仁不仁的痛苦放弃;让我看到的不是罹难者的惨痛遭遇,而是对经历者一生不可磨灭心里烙印;让我深深体会灾难带来的不仅仅无情的死亡,更是背负感情所带来的一辈子的痛苦。在此,我要向冯小刚及所有演员深深鞠一躬,因为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也向在灾难中死去和活着的人鞠一躬,希望我们都不要再经历如斯的痛苦!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4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后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后,女儿终于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面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但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己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 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己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直都没有再嫁,是因为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方大强。她也没有离开唐山,因为她怕方大强和方登回家,会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讲一次家的地址,讲了整整32年。母亲心里憋了32年的是对方登的愧疚,她这32年来,一直都在忍受着折磨。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方登视如己出,把她当做自己亲生的孩子,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关怀,拍得非常真实,非常震撼人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是因为她的心里一向放不下方大强。她也没有离开唐山,因为她怕方大强和方登回家,会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讲一次家的地址,讲了整整32年。母亲心里憋了32年的是对方登的愧疚,她这32年来,一向都在忍受着折磨。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方登视如己出,把她当做自我亲生的孩子,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关怀,拍得十分真实,十分震撼人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