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17 13:28:4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课题:白桦林好地方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式

备课方式:板块结构-I

目标

1、感受音乐特点,完整演唱歌曲。

2、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一、创设情境、善于发现。

学生通过音乐律动、拍击节奏,感受音乐特点。

二、掌握关健项、完整演唱歌曲

听歌曲找出难点,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表演歌曲。

构建标准性平台一:

1-1、听《白桦林好地方》音乐跟老师律动,初步感受歌曲。

1-2、声音的强弱:以掌声为例,不同力度的掌声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

1-3、从身边发现,还有没有有趣的声音:引导学生用身体和凳子拍出节奏。

1-4、单元组交互创编节奏,用凳子演奏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特点。

2-1、教师拍出难点节奏“XXXXX|XXXXX……”,学生听歌曲找出难点乐句,教师讲述衬词的作用。

2-2、学生通过学唱难点乐句体验重音记号的唱法与作用。

2-3、教师范唱整首歌曲,学生再次感受。

2-4、看歌谱跟琴视唱,强调带f、p记号乐句的唱法

2-5、师生接唱歌曲。

2-6、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构建标准性平台二:

3-1、教师示范作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3-2、单元组合作为歌曲创编歌词并写在大卡上。

3-3、分单元组展示。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1、能用欢乐、充满朝气的声音学会演唱《阳光体育之歌》。

2、注意歌曲中弱起小节的演唱与换气记号的表现。

3、知道《阳光体育之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行的阳光体育活动推出的歌曲。并了解阳光体育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能主动积极参与歌曲的表现。

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

2、通过歌曲的学习和《阳光体育之歌》MTV的欣赏,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歌曲快乐的情绪,了解更多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活动和游戏,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设想:

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了近两年了,但孩子们对于“阳光体育”这个词还不够熟悉。现在上级部门要求传唱歌曲《阳光体育之歌》,教育部推广第三套广播体操,又赶上第二届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启动之时,于是,我把这首歌曲的教学插入了音乐课堂。为了方便学生的传唱,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降低了难度,只教学了歌曲的第一声部。

由于第三套广播体操中的《七彩阳光》所用到的旋律正好是《阳光体育之歌》,于是,我就以欣赏《七彩阳光》导入“阳光体育活动”的介绍,进而导入歌曲mv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开始歌曲的教学。再以“你唱歌,我表演”的形式进行音乐课与体育课的整合,让学生对歌曲更加熟悉,同时,也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广播体操。最后以“阳光体育活动” 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让学生伴随着《阳光体育之歌》走出课堂,进行自己的阳光体育活动。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阳光体育之歌》

教学难点:

能用欢乐、充满朝气的声音演唱歌曲《阳光体育之歌》并积极参与“你唱歌、我表演”的活动中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歌谱

2、教学课件、《七彩阳光》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播放《七彩阳光》视频,学生进教室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现在看到的广播操吗?它和我们以前做的操背景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的体育锻炼除了做广播体操以外,还参加过哪些体育活动或是体育游戏?

3、小结:其实,除了同学们刚刚所参加过的体育活动,同学们现在在大课间操时所跳的集体舞、咱们学校举办的趣味运动会都是源于一个活动,它就是国家教育部推广的“阳光体育活动”。

三、了解“阳光体育活动”

1、什么叫“阳光体育活动”呢?(课件显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2、“阳光体育活动”还提出了自己专门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一起来喊一喊!让我们喊着口号,唱响《阳光体育之歌》

四、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mtv)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听过吗?它就是《七彩阳光》的背景音乐,你们想学吗?

2、再听歌曲,体会演唱的情绪。(欢乐,充满朝气)

3、读歌词。

①让我们用欢乐、充满朝气的声音朗读歌词吧!请大家注意反复记号。

②刚才在朗读时你发现了我们刚刚喊过的口号吗?是哪一句?听老师唱一唱这几句。你能学一学吗?

③师弹琴,生听唱法学习。

4、和老师做个游戏吧:我唱前面一部分的旋律,你们接唱后部分的歌词。

①听老师范唱歌曲旋律,注意节奏(歌曲中的弱起部分),并接唱歌词。

②你能跟琴用“la”模唱前面的旋律部分吗?生跟唱旋律部分。

③听老师完整的弹奏歌曲第一段,生做口型跟唱。

5、生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师指导有困难的地方。

6、师生合作演唱歌曲。生唱第一段,师唱第二段。

7、学习结束句的演唱。

①真是不好意思,结束句这里我一个人唱不了,为什么?

②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两个声部。

③声部合作,注意和谐。

8、生完整的唱歌曲第二段。

9、生完整的听歌曲,再次感受歌曲。

10、 生完整的表现歌曲。

五、我唱歌,你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了这首歌曲是《七彩阳光》的背景音乐,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来边唱歌,边来做一做《七彩阳光》,体验一下音乐和体育结合在一块的乐趣,好不好!

六、快乐结束,阳光继续

1、同学们,你们今天有哪些收获?

2、大家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希望你们今后能在音乐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3、现在,让我们在歌声中走出教室,进行我们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吧!学生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1、 ……此处隐藏16898个字……,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オ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オ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

第七单元 大山,你好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大山,你好”为题,是一种探访的口吻。选取了一组与山间生活场景有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缆车》、《山童》,器乐曲《火车向着韶山跑》、《空山鸟语》等,用“爱”串联起来,不仅是“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山外的孩子也怀着“乐山”、“仰山”的心情向他们跑去。试图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这些作品,感受作品的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领略大山的风采,了解大山的风采,了解大山里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美好。教学目标:学生能主动参与听、唱、动、奏等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懂得“关爱弱势群体”是应该具备的美德。学生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拍号“6/8”,了解其含义,能归纳出用这种拍子写成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学生在听赏《火车向着韶山跑》等作品时,能感受到音乐家在音乐作品中对自然音响的模仿,能发现音乐作品以声、以情写景的一般表现手法。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5月16日~5月18日

教学内容:1. 听:童声合唱《山童》2.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材分析:1. 《山童》(童声合唱)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以纯朴新颖的音乐语言、齐唱与合唱的形式,描绘了山乡美丽的景色,塑造了山村儿童热情、活泼、开朗、俏皮的形象,富有乡土气息。2.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情绪乐观爽朗,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句间夹用的衬词来自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

教学目的:1. 能主动参与听、唱活动,在活动中领略大山的美景,体验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达对自然景象的向往,确立乐观向上的而生活态度。2. 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的情绪,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3. 能用心听赏歌曲《山童》,能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并能用自己的歌曲描述歌曲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韵母的咬字清楚。

二.导入新课1. 出示图片,老师谈话:这是什么?山,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大山对于他们有特殊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山里孩子的生活吧。通过歌声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三.听赏歌曲《山童》1. 听赏歌曲《缆车》和《山童》,听出哪首歌曲是中国的,哪首歌曲是外国的,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2. 再听《山童》,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3. 用心听赏歌曲《山童》,说说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听辨中国、外国作品齐唱与合唱的形式描绘了山乡美丽的景色四.

三.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1. 听范唱,感受歌曲浓郁的山歌风格2. 轻声跟唱歌曲,注意波音的唱法、跨小节切分节奏和衬词的发音。(“扯”念cai)3. 再唱歌曲 ,想像山里孩子的生活场景,体会他们爽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欣赏范唱,感受山歌风格轻声跟唱歌曲,学唱歌曲中的波音及难点小节再唱歌曲感受歌曲表现的情境五.SI 四.歌曲巩固1. 边唱衬词乐句边做挑柴担的动作2. 将衬词乐句放在歌曲的首尾,作为歌曲的引子和尾声来演唱,增加趣味性。3. 将衬词乐句作为歌曲的第二声部,把歌曲变成一首短小易唱的合唱曲,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4. 由学生讨论还能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更好地表现歌曲,比比不同唱法的不同效果。学做挑柴担的动作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将衬词作为第二声部,试着唱唱合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演唱歌曲六.

五.拓展和小结1. 教师再找两三首山歌给学生听赏。说说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 由教师进行小结,使学生对山歌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听听其他的山歌,做一做比较教学后记: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又安排了一些音乐欣赏活动,如“找一些劳动号子,小调与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比,或找一些其它地区的民歌与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比,听听、唱唱、说说,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