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练习用学过的偏旁进行归类写字。
2、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积累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练习用字拓展组词语,学习用词语写句子。
4、自读关于环保的古诗和有关科技的小诗;感受动物母子情深,提高保护鸟类的自觉性;感受上网的乐趣,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的偏旁卡片、词语卡片。《鸟》、《上网》的CD。
教学设计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学生自己独立写字。
2、学生写的时候,教师可以巡视,表扬写得多的同学。
3、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收集一下大家组的字,再读一读。
二、你还认识我吗
1、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
2、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找一找,哪些字是个单元学过的。
4、大家一起读一读。
5、教师鼓励同学们会用这些词语说话、写话。
三、读一读,涂一涂。
1、读一读,不一定要记住。
2、把积累词语、认识事物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紧密结合。做得多的同学应该得到表扬,但是要注意避免不真实的填涂,鼓励同学们要实事求是。
四、照样子组词语
1、自己用“话”和“爱”字组词语。
2、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打开思路,再写。
3、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关键是学会运用这些字。
4、用“爱”字组词语时,不应限制儿童的思维,如果出现“爱情”、“爱人”等词,不应否定或指责。
五、照样子写一写
1、先读一读句子。
2、照样子自己组词语组句子。
3、同桌互相批改、交流。
4、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5、也可以鼓励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六、读读背背
1、根据拼音自己学习生字。
2、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去问同学或向老师请教。
3、和自己寻找的学习伙伴一起读这首诗。
4、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和学习伙伴一起背一背这首诗。
6、也可以采取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和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七、读读玩玩
1、利用拼音自己识字。
2、自由读儿歌。
3、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互联网”及“冲浪”的含义,可以形象地说明,不宜说得太专业。
4、读这首儿歌可以用同桌击掌的方式,增强情趣。
八、自主识字园地
1、自己认一认这些字。
2、同桌互相认一认。
3、数一数自己认识多少个,如实填在括号里。
4、学生能认多少是多少,不要拔高要求。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
写一篇小发明论文
教案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三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积累运用三
【课 型】:积累课
【主 备 人】: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关 键】:
【教 具 准 备 】:
【教 学 内 容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4、小组开火车接读、接背。
5、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记住的词语多。
6、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课后、词典。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通过或商量的方式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的思考题,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先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5、体会作者的感情,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
7、拓展延伸:
课下自找一篇描写人间亲情的感人之作,阅读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
1、课外注意读书,准备写读后感;
2、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为改进、发明做准备。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学生多角度思维,易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确。
2、小组接读、接背。
3、比赛:看看谁记住的词语多。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了解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怀念,是因为大桥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恼恨,是、因为石阶造得多而陡,让外婆因背我过桥而“遭罪”,其实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爱。
(2)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3)朗读比赛:评选小小朗诵家。
教学目标
1. 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
2. 能主动地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音韵格律美。
3. 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
4. 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准备
学生:1. 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2. 留心观察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受身边的真情。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温故知新
1.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 说一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赛一赛: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4. 找一找: 在文中再找找这样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二、(对一对)语海拾贝
1. 自由读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各种形式对一对,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 展示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4. 练一练:全班共同练习写写对偶句。
三、(说一说)互动平台
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 回忆总结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小组讨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习作实践举例谈谈自己平常是如何找到习作素材的。
四、(议一议)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①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②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2)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①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②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3)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①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②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③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发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4)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写一写)习作百花园
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 自由表达,完成作文草稿。
5. 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教师评价。
6. 展示交流学生的优秀作品。举办“我身边的事”优秀习作展。
六、(学一学)自主阅读园地
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 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