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8 02:43:16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

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

(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

(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

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总结学法:

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

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作业: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14、镜泊湖奇观

镜 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泊 自然朴实

整体特点(静态)

湖 绮丽多变 静态与

奇观宽、高、深 动态相

奇 吊水楼瀑布抛、溅(动态) 结合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静态)

观 地下森林野生动物(动态)

※ 此教案获高明市98年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设计评选一等奖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 ……此处隐藏5382个字……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1)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2)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5.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

6. 板书设计如下: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板书的启示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⑴ 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⑵ 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⑴ 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⑵ 奇在吊水楼瀑布。

⑶ 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⑴ 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⑵ 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⑶ 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⑴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⑵ 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⑴ 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⑵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⑶ 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⑷ 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镜泊湖的材料,可阅读书刊,也可网上浏览。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教师从课题引入新课,围绕镜泊湖奇观“奇”在何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