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8 17:46:17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这是孩子们的第一次作文,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所以,整个教学,以说代讲,以说促写,来降低习作的难度。充分的交流,让学生敢说会说,有话可说,而且能说明白,能讲清楚。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写下来,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受到作文并不难,从而爱写作文。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能把话说清楚。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把自己的习作讲给他人听,和他们一起分享。

4、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余生活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回顾。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一组课文,和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了他们愉快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吧。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最喜欢哪篇课文,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谈感受。

教师结合幻灯片3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课余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二、聊一聊我们的课余生活

1、引导学生看图,进行说话训练。

我们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你们瞧:

出示平时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照片,让快乐的课余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请三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同学1: 教师评价时,体现事件的六要素。

教师板书:时、地、人、事

同学2: 教师评价时,强调叙述的有序。

教师板书:有序

同学3: 检查是否做到了六要素,是否有序。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

平时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呢?是做游戏、踢足球、看电视,还是集邮、读报、看书、下棋、弹琴、画画、做小制作,是饲养小动物,养花、到郊外旅游、到公园划船,还是做家务、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在你们的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3、汇报交流成果、适时点拨。

教师再随机请班里的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

学生汇报中,学生适时点评。

刚才,你介绍的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说清楚了这件事情,其实,你也可以像XXX、XXX等同学一样说得生动、具体呢?请同桌之间再说一说。

三、写一写我们的课余生活

同学们刚才说得已经非常充分,非常好了。其实,把你自己刚才说的,用笔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课余生活,好吗?

我们读文章,知道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文章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所以,写作文之前,我们要先给文章拟个题目。

请同学们给自己要介绍的课余生活拟一个题目吧。

学生写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写在作文纸第一行居中的位置。

同时告诉孩子,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投影出示):

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写在格子的左下角。但是除了前引号之外,其他的标点符号不能出现在第一个格子。如果遇到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巧合在行尾,就把标点写作格子的右下角。而冒号、引号同时出现,写作一个格子里。

引导学生看图。

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动笔,把自己刚才说的记录下来吧。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适时地指导、点拨。

5分钟后,(邀请其他听课老师下到学生中间,近距离看学生作文。)

15分钟后练习结束。

四、读一读自己的课余生活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吧。

2、邀请写得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上台展示。

自己先进行评价。

邀请同学进行评价。

3、关于文章结尾

教师引导。另起一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或心情,就是文章的结尾。试着给自己的文章加一个结尾吧。

学生说说结尾,课后加在文末。

五、简简单单作文。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叫你们小作家了。因为今天我们真的当了一回作家,写了一篇作文。那么老师想问:作文难吗?

其实,只要你爱观察,爱发现,爱思考,爱创造,作文就会从我们的笔端留出来。因为,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

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给你提提意见,再进行修改,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家都在期待你们更好的作品呢!

板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

时 地 人 事

作文 生活

有序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2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2、制作录音磁带。

3、准备设计方案的纸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课余时间,你们的课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呃?今天,就请大家来说一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出示课题:1、我的课余生活)

2、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进行现场展示。

(二)小辩论

1、教师播放一位同学的录音:我叫明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可忙了,每天一早到学校上学,下午5点放学后,我一回到家要先做家庭作业,做完后还要做一大堆家长布置的作业,常常要到晚上十点才能睡觉。有时我想打打自己心爱的篮球,爸爸就会说:“现在还有时间玩?快做作业去。”有时我想看看课外书,妈妈就会把书一把抢过去说:“课本不看,看这些闲书有啥用?快复习功课去。”一到星期六、星期日我就更惨了,爸爸妈妈帮我报了好几个辅导班,我简直没有休息的时间。现在,我除了课间能和同学一起玩玩,就再也没有玩的时间了,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2、同学们,听了明明的介绍,你们对明明的课余生活满意吗?你们想对明明说些什么?又想对他的父母说些什么呢?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3、师生之间展开辩论,老师分别扮演明明和他的父母,与学生进行对话。

4、师生辩论的主题:

(1)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最重要的。

(2)为了保证学习时间,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可以放弃。

(3)学生是否具有自己选择休息、娱乐的权利和自由。

5、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 ……此处隐藏5069个字……设计:

题目:————————————————————————

喜欢什么、为什么

我的课余生活 过程、见闻

感想、收获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明白什么是课余生活,知道从课余学习,课余活动和课余爱好三方面来写。

2.、懂得使用些关联词,如“可是”“于是”“甚至”“才”“一就”;懂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如“首先然后接着”“之后”“这时”“当的时候”“前面”等有理有序地叙述过程。

3、从课余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写活动要叙述完整,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要突出重点,通过对话,心里活 动,人物神态把过程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诗歌入手,导入课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活动?哪句话看出是课余生活?哪句话说出了活动时间?

二、民情大调查

导言:课余生活简直就像个七彩的万花筒,全是精彩充实的故事。踢球、跳舞、画画、探险、郊游,不管是和同学还是家人,不管是干了好事、趣事还是傻事、错事,样样都是那么难以忘怀,总是那么感人至深。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开头:要求写出自己的课余都喜欢做些什么事情,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

三、图文并茂,唤起生活记忆 这些精彩的图片一定让你想起了自己很多有趣或者难忘的故事了吧?

四、我是小记者,互访

1、你因为什么参加了这样一项活动?开始就喜欢上了吗?还记得第一次的情形吗? 2、发生过什么有趣或者难忘的事情?能详细说一说吗?有趣在哪里?难在哪里?有想过放弃吗?是什么让你又重新鼓起勇气?

五、交流活动意义

1、参加了这项活动以后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学会了坚持,技术更高了,懂得了一些道理)

2、现在的你一定很有经验吧?,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给想学习这项活动的人一些建议吧?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6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写话引出习作,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产生写作的激情,永远放松的习作心态,真正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回忆课余生活,想一想:

师: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值得回忆的事。为了让课余生活的美好记忆永远保留下来。现在让我们不这些写下来,好吗?

板书课题:我们的课余生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年级学生处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以谈话激情,提示习作的内容,讲明习作的意义,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三、交流课余生活,说一说:

1、明确要求: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同学讨论习作的范围及要求,明确这次习作可写哪些活动,什么事情,活动和事情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还有感受,心情与收获。

(2)在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选出你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1>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3>个人爱好,如:小搜集——搜集邮票门票;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2、自主思考。你准备怎么写?先自己想一想怎样才能说清楚,试着说一说,做好准备,过会儿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别人说一说,互相交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他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3)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组讨论。每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仔细听,对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予补充。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重点在于是否讲清楚,说明白。

【设计意图】三年级孩子刚入习作之门,需注重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鼓励协商写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愿意写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

四、展示课余生活,写一写:

1、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朗读优秀习作《老鹰捉小鸡》,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次课余生活写的是什么活动?事情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2、明确要求,自拟题目。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但在写时还要注意几点: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要把字写端正。

3、动笔起草,下笔成文。

把刚才自己说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学生进行习作,要求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在习作教学中以优秀习作作为范例,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感到“有路可循”,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可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动笔,大大降低了学生初学习作的难度;强调书写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五、分享课余生活,读一读:

1、读给自己听,自行修改。写好后自己读一读,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得清楚,看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

2、读给同学听,相互修改。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一评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地方写得好,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读给爸妈听,分享快乐。回家后,先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然后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习作后面写上批语。

【设计意图】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自改自评,逐步养成终身享用的自改能力,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全体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快乐,也分享了别人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