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之美》听课报告

时间:2024-08-16 10:35:18
《蓝白之美》听课报告

《蓝白之美》听课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蓝白之美》听课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课主题:体验式学习的实践

我观察了沈丹怡老师执教的《蓝白之美》这一课,感受了体验式学习在实际课堂中的运用。我观察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发现了资源积累对体验式教学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这两方面阐述观察结果,在文章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及提出教学建议。

课堂观察一:体验学习贯穿教学过程

(一)教学片段:

1、实践体验:在导入阶段,教师请学生一起观察靛蓝染料如何将白棉布染色,并请学生计时以及观察从染料中拿出棉布的色彩的变化。进一步的教学之后,教师请学生参与刮浆和染蓝印花布的过程。

2、欣赏体验:教师出示蓝印花布纹样,学生观察、发现和归理图案种类;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图案的寓意,对比蓝印花布纹样与传统剪纸、传统版画的相同艺术表现之处。

(二)观课思考:

1、实践体验唤起课堂生机

初二的学生相比于小学生,课堂表现时常较为内敛,但他们心中仍有天真活泼的一面,对新事物有探知欲。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一点点将他们的情绪调动起,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

课程导入时,师生共同体验染布的过程来,引出对靛蓝染料的认识和深入学习。学生了解技法后又进行了技法的实践体验,两次活动有目的,有联系,实践体验活动调动学生各类感官,促进深刻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源动机。

2、体验教学围绕课程目标

在《蓝白之美》的教学中沈老师设计了图案纹样的欣赏体验活动,从纹样的内容、寓意、形式欣赏,层层深入讲解,在体验中掌握图案特点和设计方式。通过与传统剪纸、版画艺术中形象表现的对比,学生既了解了民间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民间艺术是相通的,学生也在对比之中强化了对蓝印花布图案的理解。

美术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它必须结合直观的视觉素材进行辅助讲解。沈老师设计学生实践体验与欣赏体验之间也联系紧密,一方面是是从染布的技法上传递蓝白之美,另一方面是从图案纹样上展现蓝白之美,体现了课程逻辑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初中美术要使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层面。在体验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投入到真实的学习之中,身心有不同层次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对蓝印花布和民间艺术的文化理解体现了初中美术课的深度。

课堂观察二:资源积累促进体验学习

(一)教学片段:

1、教师出示《古今图书集成》中与蓝印花布制作相关的文字,学生自主解读,在自主解读中,学生尝试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原理。

2、教师出示自己的蓝印花布作品(帆布袋)及外出学习时收集的资料(赴台北参观实践所得;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藏资料)。

3、教师出示自己收集的无锡及周边地区的蓝印花布。

(二)观课思考:

1、资源积累成就高效课堂

随着对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知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与图片变得陈旧,或是不够丰富,不适应课堂需要和学生审美。教师自身对课堂的内容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然后通过整合和梳理资源,将资源带入美术课堂,让课堂本土化,并与教师自身素养融为一起,课堂就会因地制宜,更具教育价值。

沈老师在本课中展示了自己的蓝印花布作品及外出学习时收集的资料,出示了无锡及周边地区的蓝印花布,利用这些资料更新了课件中的图片资源,不仅带来了视觉美感,也让这堂课打造成了属于沈老师自己的课堂,学生也了解了无锡本地的文化现象。在讲解技法时,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片与原本教材和教参上的图片相比更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资源积累促进了学生的实践体验。

2、资源积累融合综合素养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是割裂的,现在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在本课中,沈老师出示了《古今图书集成》中与蓝印花布制作相关的文字,由学生自主解读,学生在解读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这是教师寻找到的文字资料,学生的解读过程是将语文素养体现到了美术学习之中,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中穿插这样的过程,我感到会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段文字描述了蓝印花布的制作方式,学生解读文字之后便知道了蓝印花布的大致操作方式,为实践打下基础,学生的实践体验也有了教师资源积累的支撑。

一堂好课需要的资源不是备课之日起开始寻找的资源,而是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留心收集的,资源会成为灵光,这是教师不断发现和创生资源的过程。现在信息资源丰富,更新也快,在以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为基础,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标准时,在课堂中加入新的图片,新的见解,课堂会展现新的姿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教学资源体现的不仅仅是对教学的负责,更体现了对教学的热爱,这份热爱终会在课堂中感染学生,增加课堂的教育力量。

观课结果:教师是成功体验活动的启发者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学生能在初中美术课中到理解更为细腻而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体验更深刻的文化理解。《蓝白之美》本课的选题便已经有足够的文化价值,其中包含的文化和美如何传授给学生呢?初中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知识,而是体验到蓝印花布由印染技法带来的一系列对民间文化的关注。在本节课的观课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实践体验与教师资源积累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具有启发性,针对体验和教学目标,学生在体验中的收获不断加深。首先实践体验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也包含了学生能自主发现的知识技能,再通过欣赏体验梳理深化对实践体验的'认知。在欣赏体验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多方面的知识,通过互动教学获得对知识和技能新的和深一层次的认识,然后再下一环节的实践体验中,结合教师的指导,学生去感受,去试验。学生实践体验后,教师又能开启一轮的欣赏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主地跟随着教师的指引的方向探索。

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独有的核心素养,因此有丰富而有效的图像资源积累对于美术课堂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图像中解读出更多的东西,也能对生活中相关美术现象敏感,那么图像的内在建构便是成功的,由此学生能够培养其他核心素养。但教师的资源积累运用到课堂中,需要经过梳理与取舍,明确课程学习目的,让教师的资源积累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起到指引作用。

教学建议和观课感悟

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更耐心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交流。蓝白之美,美在印染技艺,美在图案纹样。一节课时间有限,本课在设计时可以更专注于印染技艺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靛蓝染料,防染浆和不同布料结合产生不同变化,在印染技艺上体现课堂深度。比如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放入多条棉布,分不同的时间取出,置于黑板上,请学生感受变化,在第二次刮浆与染布的实践体验时,可以将布条进行二次印染,丰富学生对染料染色的认识。

通过对沈老师执教的《蓝白之美》这一课的观察,在今后的课堂的设计中我应该使学生在深度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主动学习,在课堂中发挥实践体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美术课堂更注重图像,相对具有特殊性,我要注重图像资源的积累,用教师的热爱,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有效的资源促使高效的美术课堂。

《《蓝白之美》听课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